在校大专生(自考本科)如何考研

在校大专生(自考本科)如何考研

在校大专生(自考本科)如何考研

专科毕业两年就可以考研了,没什么限制。

在专科学校如何报考自考本科的流程?

在校专科生取得本科文凭的绝佳途径——— 专本套读 一.什么是专本套读? 专本套读是为了填补专升本的空缺,弥补更多的专科生本科段学习需要的空白,也为了节约教学资源,节约学习时间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即学生在读统招专科的同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本科段的学习。这样一来,在专科毕业的同时获得一个自考本科文凭。全国通行的专本套读和普通自考是一样的形式,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山东自考委员会共同签发,国家承认学历。 自考政策中规定持有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教育系列的专科毕业证书才可申请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学历证书主要有: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统招毕业证书);自考毕业证书;成人高考毕业证书;网络教育毕业证书。以上四种学历专科证书都可用来申请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所以统招专科学生入学后,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再参加高教自考本科段的学习,专本同时进行,一般两年就能考完所有独立本科课程,等专科毕业证书下来后就可申请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为国家统一的自考本科文凭,国家承认,可用此文凭继续报考考研究生、公务员等国家考试,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做好铺垫,所以想考研究生的学生也完全可以把专本套读做为一个跳板,专科毕业后即可以本科学历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为什么参加专本套读? 1.学历很重要吗?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错,现在很多单位看中的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简单的只看学历,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人才市场上很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你再有能力,这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剥夺了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还有,即使招聘单位对学历没有过高要求,但是你在一个单位工作不可能永远都做基层吧,领导选拔人才时也会考虑学历这一因素,在知名企业做管理层的很少有是专科毕业的,当然这也是专科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的。所以,如果到你真的需要本科学历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学历的重要性。 2. 专本套读的通过率如何?因为本科段的课程是高教自考的课程,一般每个专业大约有14门课程,三年的时间每年平均也就是考5门左右,并且每年考四次。至于通过率,自考主要靠自己,只要你能拿出来在高中时期努力程度的三分之一,考试通过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想偷懒,建议不要再往下看下去! 3.自考的文凭在社会上认可度如何?中国的自考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得到认可的,在国内特别是外企,是很看重自考文凭的,至于有些企业只看统招全日制本科文凭,那毕竟是个别单位的做法,不具有普遍性。 4. 参加套读套读本科的优越性有哪些? A.节省时间和经费:套读本科具有时间短、费用低、考试灵活的优点,特别对全日制在校专科生在校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提前进入本科段的学习。 B.参加套读本科学习可解决继续深造的要求:目前在校生专升本名额越来越少(2008年的专升本比例是报考人数的5%),难以满足大多数在校专科生升本的要求,举行独立本科教育,为专科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的升本渠道。 C.就业选择具有竞争优势:套读专业都是目前社会上需求量大的热门专业,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非常适应当前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三.专本套读专业推荐 1.物流管理专业 2.中英合作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 3.秘书学专业 5.会计专业 6.法律专业 7.英语专业 8.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9.机电一体化工程 四.专本套读重点专业推荐和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 1.主考院校分别为:青岛大学 2.课程为15科,其中7门证书类课程考前划范围,占考试内容的70℅左右,通过率高,通过其中指定的4门可申请CPLM(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与国际通用的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颁发的ILT证书互认, 3.物流管理专业中的《物流管理软件操作》,由主考院校辅导,通过率几乎100℅. 4.公共政治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很简单 5.每年考试时间除了1,4,7,10月 还有5月和11月也有考试计划,每年考6次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本科) 1. 主考院校:山东财政学院 2. 课程为13门,其中7门证书类课程考前划范围,占考试内容的70℅左右,并且及格分数为50分,通过其中指定的5门,即可申请中国CPS(中级)和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四级)证书 3. 此专业没有高等数学,数学基础薄弱的考生也可以报考。 4. 公共政治课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都很简单 5. 每年考试时间除了1,4,7,10月 还有5月和11月也有考试计划,每年考6次!

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16个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如何看待
  • 教育部:科学精准做好寒假、春节和冬奥会期间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 高精尖缺:本科专业调整关键词
  • 北京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将达100%
  • 中瑞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