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举办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1日,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根据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总体部署,我校举办了2022年科技活动周和第十八届公共科学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机制和省防疫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在严格控制人数的前提下,在线和线下举行。
本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学校精心组织了27个科普点,共计划105个。科普点和活动计划达到历史新高,其中8个科普点同步在线直播,11个科普点将在线科普互动直播。此外,学校还组织了9份大型科普报告,邀请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业实践的院士和专家,重点推广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重点推广国家重大战略和前沿科技领域。
21日上午,党委常委、副校长罗西生带领团队到相关科普点检查活动情况,慰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罗西生肯定了各科普点的活动,感谢老师和学生的辛勤工作,希望大家继续把科普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注重整合兴趣和生动性,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九份科普主题报告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将分阶段举行。21日,校长鲍欣和院士讲述了碳能源的过去和现在,系统分析了碳高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陈仙辉院士阐述了超导的理论和特点,介绍了超导研究的发展过程和非常规超导的发展现状;田志刚院士介绍了免疫和人类健康、免疫治疗的前沿知识,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郭院士描述了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非局部特征,并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发展现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兼职教授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和典型应用。
此外,5月25日,吴伟仁院士将介绍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5月28日,冯东来院士将讲述他爱上科研的原因,作为同步辐射实验室的用户和建设者;李建刚院士将介绍磁约束聚变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周忠和院士将解读当代达尔文爱德华·威尔逊倡导的知识融合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以及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
云游科普点,精彩享受。科技活动周当天,观众可跟随直播镜头、云游信息科学技术、化学科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科学、数字文化中心、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地球与空间科学等8个精选科普点。活动同步在新华网、央视、中国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直播。
此外,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数字文化中心、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心等11个科普点将在不同平台上与观众进行科普互动直播。
防疫工作不放松,科普活动不停止。线下活动特别针对合肥市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生和部分中学的高中生。数学科学、物理、信息科学技术、工程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等27个科普点有序开放,其中深空科技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与安全三个科普点首次对外开放。
据了解,为确保科技活动周的顺利进行,学校多次召开筹备会议,精心部署活动,招募1000多名志愿者提供现场指南服务。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原始使命,积极承担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团结学校科技工作者,开展多层次、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一系列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国家科学素养,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中国科技大学举办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 中国科技大学在6G滤波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组织首次举办了学法护法主题学习活动
  •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示范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报道
  • 郑州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1+X考试圆满结束